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中国古代史论文_晚明江南地区儒匠群体研究

来源:数理化学习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11-10 04:1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国内外已有研究现状分析 三、相关概念界定及说明 四、研究内容及框架结构 五、研究目标、方法及创新点 第一章 匠人:晚明江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国内外已有研究现状分析

三、相关概念界定及说明

四、研究内容及框架结构

五、研究目标、方法及创新点

第一章 匠人:晚明江南地区儒匠群体的概况

第一节 晚明儒匠群体的兴起与发展

    一、何为工匠和工匠群体

    二、儒匠群体兴起的背景

第二节 晚明儒匠群体的分类

    一、游离型:以匠饰儒,业余精神

    二、蜕变型:弃儒业匠,技艺入仕

    三、学者型:好儒修文,技术专家

第三节 晚明儒匠群体的分布与规模

    一、儒匠群体的地域分布状况

    二、儒匠群体地域分布的特征

小结

第二章 匠型:晚明江南地区儒匠群体的形成方式

第一节 传统家族式和师徒传承式

    一、黄氏家族刻工群体

    二、宜兴紫砂陶艺师徒传承群体

第二节 地域式

    一、“香山帮”建筑群体

    二、金陵印人群体

    三、新安制墨家群体

第三节 文人工官式

    一、实学专家群

    二、工匠入仕群体

小结

第三章 匠技:晚明江南地区儒匠群体的技术科学化倾向

第一节 工匠传统与学者传统的结合

    一、“工匠→学者”

    二、“学者→工匠”

    三、“工匠(?)学者”

第二节 儒匠群体的技术科学化倾向

    一、标准化

    二、数理化

    三、理论化

第三节 技术文献与儒匠技能的专业化

    一、技术文献的广泛传播

    二、儒匠技能的专业化

小结

第四章 社交:晚明江南地区儒匠群体的社会网络构建以新安制墨家群体为例

第一节 儒匠群体的内部矛盾与整合

    一、“儒匠”与“俗匠”之间

    二、程、方斗墨与《续中山狼传》

第二节 儒匠群体外部产业链的形成

    一、儒匠与官府

    二、儒匠与士人

    三、儒匠与商人

第三节 “竞相风雅”与“雅贿”现象

    一、“尚奇”的社会审美风尚

    二、“斗侈”氛围的士商互动:“世风以侈靡相高”

    三、“雅贿”现象的出现

第四节 阶层流动与社会网络的构建

    一、士、工、商的传播与推广

    二、“知识经济”的雏形

小结

第五章 匠心:晚明江南地区儒匠群体的工匠精神和科学精神

第一节 晚明江南儒匠群体的传统工匠精神

    一、专注投入的钻研精神

    二、高度认同的职业精神

    三、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

    四、引领时代的文化精神

第二节 儒学与西学:冲击和会通影响下的晚明技术科学

第三节 晚明江南地区儒匠群体的科学文化精神

    一、什么是“科学精神”

    二、什么是中国古代的科学文化精神

    三、晚明江南地区儒匠群体科学文化精神的表现

第四节 评价与反思:基于“李约瑟难题”的探讨

小结

第六章 认同:晚明江南地区儒匠群体的地位与影响

第一节 亦儒亦匠:晚明士人社会角色的转换

    一、儒匠分途:传统制度下的民安其业

    二、“不务正业”:晚明士人社会角色的转换

第二节 物之主体:文化消费下的儒匠身份认同

    一、士人对工匠的认可

    二、儒匠的身份认同

第三节 经世致用:技术经济下的儒匠身份回归

    一、“经世致用”思潮兴起的社会原因

    二、晚明时期江南地区的技术经济情况

小结

文章来源:《数理化学习》 网址: http://www.slhxxzz.cn/qikandaodu/2021/1110/749.html



上一篇:中等教育论文_高中生物与数理化交叉渗透教学研
下一篇:没有了

数理化学习投稿 | 数理化学习编辑部| 数理化学习版面费 | 数理化学习论文发表 | 数理化学习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数理化学习》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