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掌握这“四hua”打遍天下都不怕

来源:数理化学习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8-09 19: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互联网+传统业务的中层管理者的通用胜任力是什么 记得小时候,父母经常会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回想起来,这些话真有道理,这其实是在阐述学习的基本功,即通

互联网+传统业务的中层管理者的通用胜任力是什么

记得小时候,父母经常会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回想起来,这些话真有道理,这其实是在阐述学习的基本功,即通用学习项目。当然,不是其他的不重要,而是这几门课是童子功啊!

工作以后笔者常想,有没有这样精辟谚语,可以让人知道工作的关键能力项是什么?可惜没有,只有自己不断的去悟。机缘巧合,笔者也成为人力资源部的人员,这时开始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最近,笔者在帮一个创业公司做顾问,此公司是互联网+传统业务的模式,这样的企业想按通常的BEI行为访谈法,来确定中层管理干部的胜任力模型似乎很困难,而且成本高。于是,笔者搜罗20多年HR心得,其实每个企业对人的要求都不一样,究其原因,无外乎是企业发展阶段不同、公司的文化不同、业务不同等。于是,何不从公司的业务与发展的角度来做梳理?

首先,我们采用梳理组织供应链,及各部门基于供应链的输入(其他部门输入什么,以便本部门可以顺利工作,倒推即本部门需要其他部门输入什么)、输出(本部门做哪些事以支撑其他业务的发展)等,以保证公司的业务链条顺畅。同时,通过公司的业务特点,来确认中层管理者的职责,而通过职责以梳理出能力要求。

通过近一个月的梳理,我们发现公司的部门负责人,必须要做的共性五件事是:制定部门规划、建立流程体系、固化信息系统、数据分析与问题解决以及老(经)生常(典)谈的团队管理。于是,不难发现,其实这类岗位的核心胜任能力已经非常清晰,我们把它称为“四hua”,即:规划、流程化、信息化、数据化。团队管理在此先暂且不表,因为这个能力对于管理者来说是必须具备的能力,无须赘述。

那么,“四hua”就是互联网+传统业务的中层管理的通用胜任力吗?

李海燕资深人力资源从业者

规划

一个公司的中层管理者,尤其是总部的各部门,必须能够清楚如何理解公司的规划,并做出本业务板块的业务规划,以支撑公司战略落地与业务发展的需要。这个规划应该包括以下内容:·我做什么可以支撑公司规划的落地?

·我的SWOT分析(了解外部环境和自身优劣)·我的职责范围(责权清晰)

·我应该带领团队做到的程度(绩效结果)

·我部门工作的现状及如何发展(透视团队)

·我部门员工的盘点(现状梳理)

·我需要什么样的组织与人才支撑等……

以上这些,主要是指我们做规划的核心内容体现。

流程化

大家常说,经营是为了开源、管理是为了节流,流程化正是管理的一个抓手,而且其重要度无须多说。很多企业在建立经营模型的理论值时,发现组织是挣钱的,但往往企业按照这个经营模式,其结果不挣钱,原因是什么?其实就是企业内耗严重,部门职责不清,工作流程不畅,管理无序,于是产生大量的浪费。

因此,企业需要制定规则,对于业务发展梳理出有价值的脉络,即让现有人员及部门工作顺畅,同时可以让管理有痕迹可巡。而我们很多管理者只会做事,不会沉淀经验,也不会从乱麻中找出头绪,这样的工作既乱、累又无效。于是,我们可以看出,流程化是企业的经营产生高效的核心。否则不是出现等靠要,就是出现工作越界(当然,适当的越界是合理的)。

如果一个中层管理者,都不能理清楚自己的核心业务流,及建立应有的制度、流程、SOP等,何以能够做好管理?浆糊脑袋带着一堆兵,做好做坏全凭个人悟性,这组织的有效性及协同性从何而来?

信息化

同在信息化的时代,如果您公司的业务还通过最传统的方式和消费者产生链接,则您的业务离死不远了,笔者这话似乎说得惊怵,但确是如此。现在还有几个人不用移动终端在实现消费行为呢?还有,我们的管理也是这样,有了系统,会加速信息流的速度,可以减少人为损耗,则可提升组织效率。

而这样的特有系统,需要你对整个行业及公司业务价值链的理解,知道业务的逻辑以及能在系统上实现的点。这就需要我们能提出真正的需求,以便技术部门实现,但我们现在的很多管理者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无法提炼本业务的IT需求。这样的管理者,如何能够参透业务而带兵迅速前行?互联网时代,重要的是速度,速度从何而来,是通过类似信息化这些工具来帮助实现。

文章来源:《数理化学习》 网址: http://www.slhxxzz.cn/qikandaodu/2020/0809/418.html



上一篇:“十九大”之后 新变化引领新未来
下一篇:童友之:2009年的星湖街还不会堵车

数理化学习投稿 | 数理化学习编辑部| 数理化学习版面费 | 数理化学习论文发表 | 数理化学习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数理化学习》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