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当语文学科遭遇算法时代 ——从2018年一道高(3)

来源:数理化学习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17 17:4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算法时代的作文题 20世纪以来的数轮技术革命,促使社会分工进一步加深,人文学科的分治本质上是这个过程的一部分。学科分治也是人文科学走向成熟

2算法时代的作文题

20世纪以来的数轮技术革命,促使社会分工进一步加深,人文学科的分治本质上是这个过程的一部分。学科分治也是人文科学走向成熟的必然结果,因为不同的学科在很大程度上不只是关注的问题有差异,更多的还在于探讨问题所依赖的方法不同。人类和人类社会是高度复杂的对象,人们往往可以从许多不同的侧面去观察它。同一个问题由于研究者所依据的理论框架不同,选择的参数不同,会形成较大的差异。学科的独立使得一种特定的研究脉络更清晰、问题更集中,数据得以共享和持续接受查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越来越倚重于更为精细和严格的专业知识,这一点在理工科和人文学科中是一样的。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这次一道具有心理学和逻辑学背景的高考作文题会引来如此之多的关注和好评。人们不希望看到年轻人对社会的认识仅仅停留于某种情感体验,或者是满足于一种宽泛的概念包装。对这种宽泛的社会认识的批评在对90年代的“人文精神”的批评中就已经出现,一位研究者写道:“由于文化问题所具有的这种宽泛性,因而它往往缺乏某种必要的学科性的‘规范’。”[4]

当然对于文科来说,无论是规范性还是严密性,同理工科仍存在一定的差别,但总体而言,这种差别有缩小的趋势。其中对逻辑性的要求是共同的。近年来,在基础教育体系中更多地渗入逻辑教育或是直接开设逻辑课程的呼声不断高涨,有学者直接批评中国教育培养出来的人缺乏数理所需的基本逻辑素养[7,8]。传统上,文理科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对数学基础的依赖不同,但是随着计算机科学、大数据科学、人工智能和脑科学的不断推进,统计方法、数学模型等手段都对传统的文科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仅像心理学、社会学这样的学科已经高度依赖数学和统计,计量文体学、计量历史学一类的研究也都在不断发展。笔者去年参加了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在会议论文目录中,可以找到许多关于算法的文章。按照传统,语言学应算作典型的文科,但如今看来这种分类已经显得有点过时了。在人们一度认为是人类创造力的最后保留地——艺术领域,大家对人工智能写诗、作画也抱有极大的热忱,它们绝不仅仅是供人取乐的噱头,其背后支撑的也是数学模型和算法。正因如此,人们把当今的时代称为“算法时代”。至于那些仍然以思辨为主的学科领域,比如围绕着哲学的一些领域(美学、伦理学等),往往比从前任何时候都更倚重于学科的历史。正如之前已经谈到,这些学科通过遵循历史的脉络来获得概念的稳定性和论题的一致性,从而避免人们将本学科的讨论视作为随意的发挥。这就决定了参与这些学科的人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学习和进行专门的训练,那已经不是一个普通的爱好者能够凭借阅读小说或是通俗的社科普及本来参与的了。

今年全国Ⅱ卷的作文题,让许多人了解到了“幸存者偏差”理论,这是一则跨统计学和心理学的学说,它在更基础的层面上又涉及到样本选择、性质赋值、条件蕴含等等诸多统计学和逻辑学思想,这些都可以将之笼统地称为“算法”。唯其如此,这道题才踩中了时代的节拍,引发了社会的共鸣。问题是,中学阶段的文科教育教学同社会的理智风尚之间仍有差距,其中的主要原因本文第一章已经提到。这道高考作文题当然不仅是出给了解幸存者偏差这一思想背景的考生的(我估计真正知道这一理论的高中学生应该不多),它的意图是在一个比较宽泛的语境中引导年轻人建立全面考虑问题的思维习惯。尽管如此,它还是引人思考:中学语文学科究竟应该如何在新的理智氛围中构建自身的问题。语文学科的边界在哪里?哪些具体问题是应该或不应该由它来处理的?就此而言,对语文学科来说还应特别注意其自身的诸组分与各个相应的分支学科(如语言学、逻辑学)之间的关系,这不仅能使得执教者明确其所传授的内容背后的理论基础,也可以避免学科自身在“人文精神”的大旗下变成什么都讲,又什么都泛泛而论的一门课程。

3新的时代风尚和语文学科

去年,笔者聆听了一场某市当年高考语文卷说明会。会上一位教授做了大致如下的表述:高考语文命题,要能够帮助那些传统上被认为是语文好的学生,让他们不至于在考试中被埋没。这个说法当然是很含糊的,因为目前并没有确切的证据来说明“语文好”应该被解析为哪些层面,这种能力又是如何获得的。在此笔者并不想对高考命题本身做什么探讨,因为高考其实涉及许多学科领域本身以外的考量。但笔者认为这位教授的发言显然还是站在了80、90年代式的文科的立场上看待语文,“语文好”听起来特别富于那个时代的浪漫气息。由此,笔者想到有一些问题亟待明确。

文章来源:《数理化学习》 网址: http://www.slhxxzz.cn/qikandaodu/2020/0717/374.html



上一篇:作为写作的文学批评
下一篇:人文教育 未来可期

数理化学习投稿 | 数理化学习编辑部| 数理化学习版面费 | 数理化学习论文发表 | 数理化学习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数理化学习》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