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数理视野中的西方本体论与先验论(24)

来源:数理化学习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28 15:1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西方之哲学本体论与其科技中的“摹仿论”(认识论),总是相伴而行的,然而康德一反传统,以其“物自身—现象”二分世界(一种新的框架)代替了它。这

西方之哲学本体论与其科技中的“摹仿论”(认识论),总是相伴而行的,然而康德一反传统,以其“物自身—现象”二分世界(一种新的框架)代替了它。这是理论航道的大转折,它开创了新的另一番世界,成为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者,后经费希特的“自我—非我”二分世界,谢林的“绝对同一”,世界终结于黑格尔的“绝对理念的逻辑运动”(正—反—合),终于把“物自身—现象”之二分世界,并合为一种单调的理性逻辑运动,最后成为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其长处,是把西方的数理逻辑观念及其思维成果,全都融合起来了,且又以正反合的运动形式吸取了人的生命精神,使其成为一种生命运动形式,故充满了理性辩证法的生机;其短处,则是抛弃了康德物自身的丰富蕴含,漠视了自然天体史的造化功能与智慧,给后世的西方文化、哲学,带来了无法挽回的损失与危机。

以上所述,只想说明一个简单的道理:西方那个本体论,并无真实地“加钱”的功效,只有“加零”的虚无意义。年青学人,不必去凑那种肥皂泡式的虚妄刺激与热闹了吧。

五、数学视野中的先验论

康德先验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但中国学界由于天然地、长久地拖着“唯物论—客观性—进步性”的大尾巴,所以越弄则越昏昏,越糊涂,把先验论弄得面目全非。学界中有人则干脆说:先验论(先天综合判断)无非就是我们熟习的“主观能动性”而已。如果真的如此简单,我们又何必枉费心机去读三大批判呢!

欲谈先验论,康德在第一批判之开始,便首先拿出了两个有通贯全局意义的经典命题:先天分析判断与先天综合判断。前者虽是不言而喻的先验论,但不能带来新知识;后者则既属先验论,且又能带来新知识。康德则以后者来打开先验论之大门。康德说,数学、自然科学等学科皆由“先天综合判断”之知识组成,否则便无所谓数学、自然科学。这是客观地存在着的事实,但其如何可能地存在着这种事实呢,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在此问题上,统观当今学界的所谓“导读”书,却很难使读者有一个确切而明白的认识与体验,对于“认识”一关,也许稍能勉强触及,但对“体验”一点,则无从谈起。凡对这类繁杂而深奥的理性契机问题,无体验则无真正的认识。何以故?在于进入其内核问题时,血气纹路不一,例子也欠确切,故往往会掩蔽其进入内核的主脉方式,只能以一大堆似是而非的平滑话头或套语以搪塞之,加之失去“直观性”,结果就会出现“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恶果。

康德既是哲学家,又是天体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为了使论著不过分之艰深、难懂,他处处小心翼翼地不随便露出数学家、物理学家的拿手功夫来,在行文中虽屡屡提到“数学、自然科学”等,但从不以其堂奥之繁以证之,充其量只说说无“先天综合判断”知识(及其功能),即使“2+2=4”/“7+5=12”也无法理解(即在清晰的先验意识中得出此等结论)。如果康德能在自己之数学教学例子中,随便抓住一二个“证明”的例子,即可把“先天综合判断”是什么及其如何可能的问题,摆得一清二楚,确确凿凿了,且费言不繁。但毕竟哲学论著不是数学讲义,所面向的读者对象,是知识大众,而非数学专业学者。康德只好就眼前之物随便举例:“物体是有广延的”、“物体是有重量的”等,后人也只好就此例子广说开去,说得口干舌燥而不得其要领。本文之目的,就是想避开这类不入堂奥的陈套俗语,取道其浅陋之数学通途,突出其直观性,以窥见那个“先验论”到底是什么,让读者在纯直观中(理智直观中)得一“体验”,而非抽象的认识。

康浦·斯密说:“康德个人相信有效的先验综合判断的可能性是为存在的数学与物理学诸科学所证明的。”*康浦·斯密:《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解义》,第85页。 这里的“存在的”一术语,是相对于花亨格尔所辨别出的三组不相容命题而言的:“(一)心理学的和逻辑的可能性,(二)解释的可能性和存在的可能性,(三)实在的可能性和理想的可能性”。*康浦·斯密:《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解义》,第85页。 此“存在的”是相反于“解释的”,指明其客观性本身之确凿性。有鉴于此,笔者才有勇气以下面之简明通俗例子,进入“先验论”的大门。

在未举例之前,要注释三点:(一)所谓“先天”,并非“天生”,仅是“先于经验”而已,故韦卓民译为“验前”,则是非常准确的。但由于“习惯成自然”之惰力,只好依从旧说。(二)所谓“先验”,并非一摊神秘之物,仅是见出其“验前”之“普遍性和必然性”而已(先验相对于经验;先验者,就是普遍性与必然性之获得与体现),经验没有什么“普遍性和必然性”,故“守株待兔”仅是笑话而已。(三)康德先验论之定义是:A.“因为这一词(先验)在我这里从来不是指我们的认识对物的关系说的,而仅仅是指我们的认识对认识能力的关系来说的”;B.“来自经验而却又独立于经验”。*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第57、21页。 这里的A、B两点构成了康德先验论的完整定义。A点指称先验论所关涉的不是人与物之对象问题(“心—物”关系),而纯然是指人自己“认识与认识力”的自身二层次关系问题(中国学人往往不懂这样关系,总爱以“心—物”关系的反映论去取代一切)。若此处陷入盲点,则全盘倾倒(故什么“唯物”—“历史总体积淀”等观点皆在门外);B点,指明先验论研究之领域绝不是“经验”领域,而是那“独立于经验”的认识能力领域。此领域就是人自身“认识与认识能力”的二层次关系,绝非寻求先验来源于何处的问题。*当代有人大言不惭地说:“马克思翻转了黑格尔,历史本体论要翻转康德”。此话有双重错误:“历史”本身没有什么“本体论”,此“本体论”仅是作者自己的独家创设;先验论(康德),仅是揭示人在认识中的一种特定的理性层次(认识与认识能力)即认识的自身关系,并非某公想当然的“唯心主义”。你翻转什么?万一翻转了,人则成了兽,岂有他哉。

文章来源:《数理化学习》 网址: http://www.slhxxzz.cn/qikandaodu/2021/0728/711.html



上一篇:周易数理是什么
下一篇:自然和自然观兼论哲理数理和物理认识论逐级发

数理化学习投稿 | 数理化学习编辑部| 数理化学习版面费 | 数理化学习论文发表 | 数理化学习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数理化学习》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